白蟻是台灣居家環境中常見且具高度破壞力的害蟲,能對建築結構、木製家具甚至農作物造成嚴重損害。了解台灣常見白蟻種類與牠們的特性,有助於提早發現問題並採取正確的防治措施。
台灣常見白蟻種類介紹
台灣家白蟻(Coptotermes formosanus)
俗稱的「大水蟻」。木土雙棲型,活動力旺盛,族群龐大,對環境適應力強。工蟻數量龐大,巢群發展迅速,廣泛分布於台灣低海拔地區(海拔500公尺以下),城市、鄉村皆可見。
- 危害:能啃食木材、家具、書籍,甚至穿透鉛管與石膏建材,對建築物造成極大破壞。
- 繁殖:5至7月為分飛季節,通常在傍晚初夜,伴隨大雨後大量分飛,故俗稱「大水蟻」。分飛後雄雌配對,選擇隱蔽處築巢,繁殖速度快,5至7年內可建立百萬規模巢群。
格斯特家白蟻(Coptotermes gestroi)
是一種世界性分布的入侵白蟻,對都市及森林環境造成極大危害。在台灣,它主要分布於南部和中部低海拔地區,並有擴散至中高海拔山區的潛在威脅。且能與台灣家白蟻雜交,雖然雜交後繁殖力降低,但仍是不容小覷的淺在問題。
- 危害:嚴重侵蝕木製建材、地板、樑柱等,建築結構受害範圍廣。
- 繁殖:2至5月為主要分飛季節,傍晚初夜大量分飛並有明顯趨光性,巢群擴張快速,侵害率高達95%以上。
黃肢散白蟻(Reticulitermes flaviceps)
木土雙棲型,體型較小,對不同環境具有良好適應性,活動潛藏性高。主要分布於台灣北部至中部山區,苗栗以北平地也有分布。
- 危害:以植物根系為主要食物來源,對農作物、園藝植物及幼樹危害明顯,也可能侵蝕建築基礎木材。
- 繁殖:平地族群通常在冬季晴朗的白天分飛,山區族群分飛無明確季節性,成熟巢群可達百萬隻以上。
截頭堆砂白蟻(Cryptotermes domesticus)
又稱乾木白蟻。兵蟻頭部短小,呈塞子狀,大顎內縮,似被截斷,故名「截頭」。工蟻在木材內部活動,形成不規則隧道,外觀無異,但隧道內堆積木屑及糞便,部分會排出形成沙粒狀堆積物。普遍分布於台灣中南部乾燥地區,雲林與花蓮連線以南較為常見。
- 危害:專門侵蝕乾燥堅硬木材,如家具、地板、屋樑、門框,並排出細小的咖啡色糞便作為明顯跡象。
- 繁殖:全年皆可能分飛,但因個體小、每次分飛數量不大,因此不易被察覺,巢群通常僅數千隻。
台灣土白蟻(Odontotermes formosanus)
又稱黑翅土白蟻,是台灣常見的土棲型白蟻,主要棲息於地面及植被間,從低海拔到海拔1200公尺地區皆可見。以枯枝落葉為食,能夠在雨季活躍築巢。對自然生態有一定威脅,較少入侵室內。
- 危害:攻擊植物根系、枯枝落葉,並可能侵蝕建築周邊結構材料,對自然生態與建築物皆具威脅。
- 繁殖:4至7月為分飛季節,飛行時間多在午後至初夜,體型大(超過2公分)、翅膀黑色,分飛時極為顯眼,因此又稱「黑翅土白蟻」。
白蟻種類 | 特性 | 危害 | 分布 | 繁殖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台灣家白蟻 (Coptotermes formosanus) |
木土雙棲型,活動力旺盛 | 啃食木材、家具、書本,穿透鉛管與石膏 | 低海拔地區(500公尺以下) | 5-7月傍晚分飛,群體繁殖快 |
格斯特家白蟻 (Coptotermes gestroi) |
木土雙棲型,耐熱性強 | 侵蝕木製建材與家具 | 台灣中南部地區 | 2-5月傍晚分飛,趨光性明顯 |
黃肢散白蟻 (Reticulitermes flaviceps) |
木土雙棲型,體型小 | 啃食植物根系,侵蝕基礎木材 | 北部至中部山區、平地 | 冬季白天分飛,山區無固定季節 |
截頭堆砂白蟻 (Cryptotermes domesticus) |
木棲型,耐乾燥 | 侵蝕乾燥木材,排出咖啡色糞便 | 中南部乾燥區域 | 全年少量分飛,巢群規模小 |
台灣土白蟻 (Odontotermes formosanus) |
土棲型,雨季活躍 | 攻擊植物根系及建築周邊結構 | 低海拔至1200公尺地區 | 4-7月午後分飛,翅黑體大 |
白蟻繁殖迅速且危害隱蔽,若未及早處理,可能對房屋結構與財產造成重大損失。面對白蟻問題,專業防治是最佳保障。《大地除蟲》擁有豐富經驗與精準技術,能為您量身訂製有效的白蟻防治方案,徹底守護您的家園安全。若有白蟻相關需求,歡迎聯繫大地除蟲,讓專業團隊為您提供最完善的保護。